当前位置:首页?>?专题专栏?>?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?>?奋进辽宁
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密织保障网络 托起民生福祉
??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、维护社会公平、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,必须兜住、兜准、兜牢。
??“不用给我打钱,养老金够花。前些日子到医院看病,医保报销了不少,自己没花几个钱。”沈阳市民秦阿姨的一个电话,让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心里踏实不少。
??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辽宁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、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。75年来,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我省逐步构建起覆盖全民、统筹城乡、公平统一、安全规范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省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进一步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,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。
??民生“基本”保得更扎实。我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,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;进一步规范城镇职工缴费政策,降低企业缴费比例;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;在全国率先高质量实现失业保险省级统筹;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……截至今年8月底,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69.6万人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4.6万人,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16万人,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75.6万人,基本医保参保人数3692.1万人,各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平稳,基本养老金等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。
??近年来,我省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,增强参保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。按照“六统一”的工作要求,2024年1月1日启动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,提升了统筹层次,实现了基金统收统支。提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增加。健全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政策体系,及时调整工伤保险相关待遇。持续优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,切实解决参保人员异地就医报销的迫切需求。大力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,已累计执行851种药品、52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,价格平均降幅分别为54%和67%。
??无数个民生数据呈现为上升曲线,民生红利落到实处,民生保障延向未来,汇成群众的“幸福线”。
??民生“底线”兜得更牢固。我省不断加大对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力度,连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,全省城市平均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633元/月提高至775元/月,提高了22.4%;全省农村平均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5073元/年提高至7565元/年,提高了49.1%;逐步缩小了城乡之间保障差距,城乡低保标准比值由2019年的1.45∶1缩小至2024年的1.23∶1。5年时间5次调整,足以证明我省对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视程度。
??“调整低保标准后,我家被核算确认为低保家庭,低保金拿到手,心里踏实,政府还给了临时救助金,基本生活更有保障了。”提起今年低保提标,沈阳市浑南区高坎街道下洼子村低保户陶绍帅满怀喜悦和感激。
??我省精准识困帮困,积极开展临时救助工作,充分发挥“兜底中的兜底”作用。深入贯彻落实《辽宁省临时救助操作规程》,全面取消户籍地、居住地申请限定,实施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受理急难型临时救助对象申请等政策,打通困难群众救助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面对突发自然灾害,开展受困群众紧急转移安置、过渡期救助等救灾相关工作,去年全省共实施临时救助6.37万人次,发挥了临时救助托底线、救急难的作用。特困供养标准也相应提高,惠及全省13.95万名特困人员,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。
??织密民生网,铺就幸福路。回顾来路,我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,推出一系列举措,为人民幸福安康托底;展望未来,持续用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群众。
??悠悠万事,民生为大。精准施策补齐民生短板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,多谋民生之利、多解民生之忧,做好民生保障事业,辽宁一直在努力。
??社会保障体现在民生改善的点滴细节。医保统筹、低保提标、临时救助……我省社会保障各领域的创新发展都只为了一件事——让群众更幸福。
??社会保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,为人民群众兜住底、兜准底、兜好底,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必将越擦越亮。